English

现代汉语散文的漫游时代

1998-07-30 来源:光明日报 陈少华 我有话说

一种文体流行起来决不是偶然的,它是特定时期意识形态状况的一种反映。九十年代散文走俏,固然与众所周知的散文文体常识有关,如篇幅短小精悍,形式灵活多样,更适合现代人情感的表达与接受等等,但更重要的是文化转型期“散文时代”的来临,是现代中国当下叙事行为的一种意识呈现:一圈一圈、一拨一拨的人不约而同选择了散文,或写或读,既读又写,写写读读,读读写写,共同叙写着一个意图——相对个人化时代的个体感觉与理念。

个体这个概念是现代散文久违了的概念,它让我们回忆起新文化开端时的散文理念,想起现代散文开山大师的周作人所说的“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现代汉语散文的催生以及随之到来的二十年代散文的收获,例如由鲁迅、周作人、冰心、朱自清、废名、许地山、丰子恺等人所构成的现代汉语散文的第一道风景,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的结果,郁达夫在1935年曾经总结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个人的发现即个性意识与主体意识的觉醒,这是散文各行其道,多元格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有了朱自清对二十年代散文的如下评价:“有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衍,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也是周作人所说的种“自己的园地”在散文领域的另一种表述。但是,这个个体的“自己”,并不能自己证明自己,而必须通过世界列强这些他者的眼光去品味自己的存在。于是,这个个体的概念必须有所引退,而让位于一个人人有份的在他者眼光中的民族自我概念,启蒙与救亡这一枚硬币两面不断翻转的意识结构,决定着散文的变化与节奏,个体概念的淡出与集体话语的追求,是内在于现代中国这一宏大叙事的历史意识与现代意识的,这样,我们就较易于理解肖乾、李广田等名家散文忧患意识的历史反响,虽然我们或许在共时性的阅读中可能会更加推崇何其芳、冯至、沈从文散文的纯美与纯思,但是后者这类美文的意义也还必须假以时日,必须等待现代叙事较高级阶段的来临,等待更加个体化时代的来临,并与其它现代因素一起,加入到关于现代散文本位意识的建构中去。

九十年代重续了五四运动的个性概念,这种重续不是历史线性的连接,这是一种记忆与奠基于市场经济基础上全球语境中关于个体话语的整合。相对重视个体本位的价值意识,使九十年代的散文在言说个人话语的同时,表现出更加自我欣赏的气质,在现代汉语的运用与创造上,更带给我们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气象,既有文化品格与个人修行的向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的旨趣,又有更加轻松潇洒、散漫自由的追求,直接就是生活本身的呈示。后者无疑是更普遍的,更具个人话语性质的,其特征之一是这些散文更重视身体的感受与存在。韩东有一篇小说集题名为《我们的身体》,同样可以适合对这类散文的题名,只要是自己身体与灵魂的一切,都可以进入散文的叙写;其特征之二是这类散文在主客体关系上显示了中心与边缘的能动的阐释,边缘是关系的相互性、相对性,中心则是自我个体,是绝对的。九十年代的散文心态趋于健全,无需去证明什么,抵制与批判、认同与超越,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旨趣,代表集体本位理念的“超我”与由此带来的焦虑,有所解除。散文既可作大,但也不妨作小,悉听尊便,大有大的高贵厚重,小有小的别致可爱。

相对重视个体本位的价值观、相对的边缘心态以及继续开放与对话的时代风气,有理由认为,这是现代汉语散文经历了二十年代前后的学习时代,经历了集体本位观念的言说之后,现在转入了现代汉语散文的漫游时代。除了在专门刊物的定时定期的集合外,散文最爱去的地方是各报刊的文化版、周末版,又以学者散文、记者散文、名家散文、艺人散文、小女子散文、小男人散文、政治家散文、打工一族散文,以及古今中外精萃散文的面目四处游走,转型期个体文化时代的散文,无疑是千面散文。最后要说一句,我以为即便如此,从中仍可见关于宏大叙事的整体意识水平,有意无意,其目的仍然是那个现代中国,在这个语境下,个体本位意识还只是刚开始,正努力寻找着自我恰切的表达,那么,对于这个散文的漫游时代,我们不妨投以期许的目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